读书记录

这里有着无论何时永远不会消失、美丽的无穷光辉,满天的星星等待着大家到来

Posted by FlowingCrescent on 2025-01-28
Estimated Reading Time 22 Minutes
Words 6.6k In Total
Viewed Times

虽然早有“不妨与《ACGN补完记录》(后称《A记录》)相同也搞个读书记录吧,不然都记不住每年读了什么书”的想法,但不知为何一直提不起劲去执行。最近读完两三本书且发现隔壁那《A记录》也已记录达10年后,冥冥之中感受到时间节点或许就是现在(笑)。
由于隔壁《A记录》记录的内容比较干瘪,个人也认为有些遗憾而通过在bangumi写下感想进行补充,而本篇应当会记录相较之下更加充实的内容。
个人目标是每个月至少读一本书,或者说是一年至少读12本。如果将各类漫画、小说都算入,这个目标算是相当少了,因此个人在心中姑且还是以非ACGN的书目来计数,但ACGN相关的记录仍会写入本篇。

2023.12

2023.12.16 《彩虹之上的闪耀伊甸 第一卷》 天野梢 著

个人相当喜欢的《ARIA》系列作者天野梢的新作,而这一次也是阔别多年的与《ARIA》同世界观的新作,内容而言仍旧是ARIA般恬静温柔的风格,无需多说自然是合我的胃口,期待之后的更新。
顺便也有点好奇原书名为《Colori Colore Creare》,到底是什么语言(虽然没查,猜测还是意大利语吧)与含义呢。

2023.12.17 《萤火虫之墓》 野坂昭如 著;施小炜 译

在翻阅此书之前,还以为仅有那部高畑勋指导的著名同名电影的原版内容,结果发现原来是数个短篇小说的合集,而《萤火虫之墓》是其中最为著名的短篇,这种套路感觉就像大多数芥川的小说集都叫《罗生门》一样233。
当时在图书馆时便趁热读完了《萤火虫之墓》的部分,发觉小说似乎比电影要“直白”许多,很多人看电影时把感受的重心置于兄妹二人的真挚之情和反对战争的大背景上,为主角悲惨的经历而落泪。但其实高畑勋原意是想讽刺像男主这种带有几分傲慢的日本精英阶层的不谙世事、性格扭曲的孩子。而这一点在小说中要明显得多了,大概是因为小说中存在许多第一人称视角的叙述,能够让人感受到主角那不同于“常人”的思考方式吧。
不过《萤火虫之墓》并不是我最喜欢的篇章,个人而言应该还是最喜欢其中的《育死婴》,讲述的是一个女人久子在战后虽然结婚生子,但看着年幼的女儿逐渐长大,将她的面孔与曾经在战争期间被自己拍打至昏迷最后死去的妹妹重合,精神失常后也将女儿掐死的故事。
战争在各篇章中单纯作为一个无可置疑的背景存在,书中并没有任何一句叙述曾直接表明反对战争(当然更没有支持),但所有的篇章都在反思人性并令人思考使得人性扭曲的根本原因——战争究竟给人带来了什么。
总的来说,是本值得反复咀嚼品味的书,或许数年以后我还会在某个图书馆看到它,并将它从书架之中缓缓抽出。

2023.12.17 《假如真有时光机》村上春树 著;施小炜 译

本书整合了村上近年来在各国游历的游记,波士顿、冰岛、意大利托斯卡纳、老挝琅勃拉邦……与其说是陪着村上游历世界各地,不如说是被村上导游硬拉着去了世界各地,听他讲述在不同地方发生的不同趣事、描述在不同地方呼吸的不同空气,体会在不同地方遇到的不同文化。
但透过村上的五官,读者也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站在那个地方,呼吸着相同的空气,为同样的趣事而盈盈地笑着。

顺便一提原书名为《ラオスにいったい何があるというんですか》也就是“老挝那边到底有什么”,是村上在去老挝中途暂居越南时越南人对他的一句发问,而村上心想“正是要回答这个问题,才要去游历嘛”。

2024.01

2023.01.14 《萤窗异草》 Golo著

似乎这是个人第一次读完中短篇的实体国产漫画系列,故事而言则是讲述许真君背叛萤姬后被诅咒数百年在无尽悲剧中不断轮回的故事。就设定而言是比较奇幻的妖魔仙侠世界观,个人过去对此兴趣寥寥也知之甚少,读了此作之后倒产生了些许兴趣。
画风细腻优美,分镜也独具魅力,就氛围而言的确与日式漫画不同。可惜个人认为结局还是匆忙了一些,如果能再多一本的内容或许会更加饱满。

2024.02

2024.02.18 《二手时间》 阿列克谢耶维奇 著;吕思宁 译

之前曾读过漫画版的《战争中没有女性》,当时就对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原作很感兴趣,于是才入了这本《二手时间》。
此书采访对象覆盖范围从军官到党委书记到罪犯,从红军英雄后代到劳改营囚犯后代,从斯拉夫人到车臣人、乌克兰人,可以说内容囊括了整个苏联时期及90-10年代俄罗斯时代人们的苦难、痛楚、迷惘,以及理想、勇气、喜悦……
从30年代乌克兰大饥荒到大清洗,从卫国战争胜利到冷战,共产主义理想的破灭后经历资本主义的残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一个世界转瞬到了另一个世界,有的人留恋过去,原地驻足;有的人拥抱新生,乘风而起;也有的人根本没有活在俄罗斯,以超脱于时代的方式活着。

“你从大厅看美丽的童话——装饰好的舞台,善良的演员,神秘的灯光,可是当你回到后台,帷幕的后面马上就是另一片景象:破碎的木片、乱堆的抹布,没有画完及废弃的布景板,还有伏特加瓶子、剩饭剩菜……童话没有了,只有昏暗与肮脏……”
“社会主义不仅仅有劳改营、政治告密和铁幕,也是正义和光明的世界:公平分享、同情弱者、善良待人,而不是自私自利。”
“我不喜欢英雄这个词,在战争中没有英雄。”
“我们胜利过,这是真的。但是我们伟大的胜利并没有使我们的国家变得伟大。”
“那些埋头读书、梦想像契诃夫的海鸥一样飞起来的人们,已经被不读书就可以飞翔的人们取代了。”

2024.04

2024.04.14 《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村上春樹 著;賴明珠 译

4年前曾读过林译版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下文简称为《世境》),而此次听说赖明珠版引进大陆,结果得知换了封面,干脆入手一本台版,重读的同时也进行入手收藏,岂不美哉。
《世境》由于与灰羽息息相关,因此早在4年前阅读时便对它抱有一番特别的喜爱之感,而其独具风格的内容以及对未来和生活意义的思考,更是触及迷惘之人的心灵。
历经几多艰难险阻与无理磨难后,“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并不“正确”,但为自己想要选择的道路,因为只有在这道路上,才有“我”的存在。
所谓“自我”,可能存在于他人之中,可能存在于电梯之中,也可能存在于意大利面之中,但归根结底,还是存在于自己所决定的事物之中。
双线叙事的设计结构也可称有趣,可惜“世界尽头”的文本量相对“冷酷异境”较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那一侧的故事,虽说此书或许不应单独看待某一篇章以评价,但有时的确会觉得“冷酷异境”中为描述“我”的芜杂心绪而侃侃而谈地用了过多的笔墨,但这倒也并未使得该篇章变得冗长无趣,不愧是村上。

2024.05

2024.05.19 《十二国记》 1-4 小野不由美 著;王蘊潔 译

4月中旬至5月中旬期间主要在读《十二国记》的前四卷。
5年前曾看过十二国记的动画版,当时便觉得世界观与剧情不错,但受限于那个年代动画的制作水平(以及预算),就动画而言还是有些粗糙。
但小说的阅读体验十分优秀,不管是动画中没有的“魔性之子”还是动画中已经演绎过的“月之影 影之海”,都以严肃庄重的文笔进行了精彩描写,完全不让人觉得是“轻小说”,大概也有它出版的时代比较早的因素吧。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观还是比较有趣的,不管是人们生活细节还是国家政治抑或是神话要素,都设定得十分详尽,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作品自然也就充满了“可信度”,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期待泰麒和阳子的后续故事,等我读完了手上另一套“三部曲”之后就会继续十二国记了。

2024.06

2024.06.08 《机动战士高达 闪光的哈萨维》 富野由悠季 著;黄敏贤 译

对于《闪哈》的小说已是久仰大名,早在三年前看闪哈电影时就想找资源拜读,可惜网上没有比较好的中文版资源,只能作罢,最后仍是等了将近三年才等来了官中。
富野的文笔出乎意料的平实,几乎可以说是毫无多余的修饰辞藻,但也可能也因此表现力比较薄弱,几大重要情景几乎都没能调动读者的感情。
作为高达的UC正统作品,《闪哈》仍旧是讲述一个“叛逆主角”的故事,但哈萨维不是NewType也不是正经的军人,只是一个高达驾驶技术比较好的恐怖分子罢了。
作为小说,虽然情节很有趣,但实际读起来却留给人有些无趣的印象,大概这也是本作最遗憾的一点吧。
期待之后闪哈的两部电影

2024.08

2024.08.20 《无比芜杂的心绪》 村上春树 著; 施小炜 译

这本书对于我而言有着比较特殊的意义,因为它正如村上所期望的那般(至于为什么这么说,此书中便有答案),在我身处特殊场所的特殊时期(2022年上海 4~6月),它成为我前往另一个场所的入口。
坦诚地说,那三个月给我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半个月的经历更是如尖锐的钢针戳向气球一般,瞬间将我过去二十余年的积蓄与思考如爆破般释放出来,而由此,那时的我便向如今的我迈进了巨大一步。
钢针戳向气球时,陪伴在我身边的便是这本《无比芜杂的心绪》与另一本《奇鸟行状录》,两本相辅相成,成为我与村上于那特殊的场所进行交谈的通道。
那么还是说回本书的内容吧,正如其书名,内容的确十分“芜杂”,从各种序文、解说到致辞、感想文或极短篇小说,的确算得上是应有尽有,正如村上自己所说,“像过年时的福袋一样”。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村上对于小说创作的认识以及他的一些个人经历。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直接摘录其中的一些内容吧。

何谓小说家?当别人问我,我大概都这么回答:“小说家,就是以多作观察,少下结论为生的人。

“何谓自己”这一追问对于小说家——至少对我——几乎不具备意义。因为这对小说家是个不言自明的问题。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将“何谓自己”的设问转换为别种综合形式(亦即故事的形式)。

说句老实话,我写了将近三十年的小说,始终是率性随心地做着喜欢的事情,几乎从不认为自己对什么东西做出过什么贡献。而且我以为对一位作家来说,最宝贵的奖项或勋章就是有热情的读者存在,而非任何别的东西。

**我写小说的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就是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上水面,沐浴光照。为了不让我们的灵魂被体制禁锢和贬损,所以始终投去光亮,敲响警钟,我坚信这才是故事的使命。描写生与死的故事、描写爱的故事,让人哭泣、恐惧、欢笑,由此证明每个灵魂的无可替代。**锲而不舍地这样尝试,正是小说家的指责。为了这个目的,我们日复一日真诚地制造虚构。

……

我想向各位传递的讯息只有一个:超越国籍、人种和宗教,我们都是一个一个的人,是面对体制这坚固高墙的一颗一颗的蛋。我们看似毫无取胜的希望。墙太高太坚固,而且冷漠。如果说我们还有获胜的希望,那只可能来自我们相信每个灵魂都是独一无二,相信彼此灵魂的融合能产生的温暖。

我的小说想表达的东西,我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简单地概括如下:“世上所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某个宝贵的东西,但能找到的人不多。即使幸运地找到了,那东西也大多受到致命的损伤。但是,我们必须继续寻求。因为不这么做,活着的意义就不复存在。”

不过即便抛去我以上列举的这些看上去似乎饱含哲理的篇章,本书中也有不少单纯“有趣”的内容,恐怕就需要亲自阅读才能够品尝到了。

2024.08.31 《十二国记》 5-7 小野不由美 著;王蘊潔 译

其实第五卷的“东之海神 西之沧海”大概在6月份就读完了,但之后的“风之万里 黎明之空”一直缺货,直到最近才被我捡漏了(笑)。
第五卷主要讲述尚隆和六太的早年故事以及登基数年后雁国内部的一次谋反,描绘了具有特立独行但又智勇双全之形象的尚隆,也让人不禁感叹不愧是具有帝王气魄而治世五百年的明君。

之后的“风之万里 黎明之空”大概也是水准优秀的《十二国记》中更是出类拔萃的大篇章,描绘了丧国公主祥琼、海客铃与登基不久便为理政之事极为困扰的阳子,这三人的成长与转变。
三位不同身世但面临类似困境的少女转变互为对照又极为自然,同时又描绘了复杂的政治博弈和详尽的架空世界生活细节以及壮阔的起义故事,小野主上笔力实在深厚。本篇也是目前读来最让人兴奋、感动的一篇,大概也是本作一个阶段性的里程碑。
最后,也摘录一段我5年前看动画时便十分喜欢,读小说时仍旧十分感动的阳子初敕宣言:

任何人都不是别人的奴隶,并非为了当奴隶而来到世上。我希望庆国人民豪放不羁——拥有即使受到他人虐待也不屈之心,即使遭遇灾难也不挠之心,一旦遇到违法乱纪之事,勇于挺身而出,不向豺虎谄媚,成为治理自己这块领土独一无二的君主,为此,必须从在他人面前毅然抬头开始。
诸官曾经问我,将把庆国带向何方,不知这番话是否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将废除伏礼为证——以此为初敕。

也就此节点对于本作做一个短暂(我希望如此)的搁置吧,目前手头还有许多其他书籍要读,真希望一天能有48小时。

2024.09

2024.09.08 《奇诺之旅》 1 时雨泽惠一 著;

对于《奇诺之旅》,个人在15年时看过旧版动画,当时便已十分喜欢作品的寂寥氛围与故事所蕴含的思考,之后新出的新版动画自然也就没有落下。
倒是虽然没有读过小说,截至今日却以小说奇诺为qq头像,使用了大概五年时间,目前还没想好下一个头像用什么(笑)。
那么回归正题,时隔9年,终于读到了奇诺小说,读完的感受大抵是:时雨泽此时的文笔虽然无过人之处,但故事的构思和小说的结构果然十分有趣。
翻开书,打头的便是“丛林中(下)”,也就是汉密斯问奇诺“旅行的缘由”的情景,但此时却截取了此场景的下半部分,让读者对于奇诺(此时还不知道叫这个名字)这一旅行者以及本作主旨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后便是有趣的“知晓人们痛苦之国”的故事了。
动画中把几个篇章的顺序打乱并与之后的章节穿插了,不知为何如此设计,或许继续读后续小说的话能找到答案?

2024.09.13 《敦煌》 井上靖 著;戴焕 孙荣成 译

之前在搜寻相关资料时便有查找到关于《敦煌》电影以及此原作的信息,当时就感觉应该是迟早要读的书,便在淘宝上添加至了购物车,结果却在成都的四川省图书馆不期而遇,读了数十页感到十分有趣后,就特地办了卡把它借来了。
从借来到读完也仅花费了两天,原因说来有二:

  1. 此书篇幅不长,总共183页,大抵不过八万余字。
  2. 小说故事内容紧凑且引人入胜,故事背景也激起读者对古代西域的好奇与憧憬。
    主角赵行德数年间从开封一路抵达沙州(今敦煌),从一介书生变成偷渡旅行者又机缘巧合(被迫)加入西夏汉军,直到最后成为叛军一员,可说充满了出人意料却又有着宿命味道的转折。
    作品中勾勒出的美丽西域图景,让人对那个至今已千年的充满神秘与多彩文化的地方抱持无限向往。
    怪不得说无数读者怀揣此书来到敦煌进行巡礼,本作的确是有着如此魅力。

2024.10

2024.10.23 《楼兰》 井上靖 著;赵峻 译

结果因为在南通图书馆偶然发现了这本跟《敦煌》同系列的《楼兰》感觉冥冥之中是不是有什么命运的安排,就特地借了过来。
阅读些许才发现,原来次数的结构跟《敦煌》全然不同,并非全书都讲一个故事,而是数个短篇小说的合集,而“楼兰”也只是其中一个篇章(这种结构真是非常熟悉)。
纵观全本,一共囊括12个短篇故事,其中仅有一半是中国古代故事(而且并不全都与楼兰相关),还有2篇是古印度传说,4篇是日本(甚至有两篇的时间已是近现代)的故事,还是让我感到有些意外的。

书中最让我感慨而印象深刻的并不是“楼兰”,而是一篇名为“异域人”——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加缪,但其实是讲述班超的故事——的短篇。
不足20页的篇幅,讲述了班超意图在西域建立功勋的雄心壮志,以及实际所做出的艰苦努力,但仅次当然并不让人所动容,个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班超在西域留守长达31年,在生命的尽头时上书请求汉和帝批准他回到中原: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他行走在思念多年的洛阳街头,感受着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带来的些许西域风貌,而他也因为长期驻留西域,被不懂事的小二唤作“胡人!”
回到洛阳一个月后,便因胸胁疾病逝世,享年70岁,封定远侯。

2024.12

2024.12.25 《两个夏天》 谷川俊太郎 佐野洋子 著;邱香凝 刘沐旸 译

前些日子听闻谷川俊太郎逝世,才想起之前只略微读过他的一些短诗,于是上个月就在图书馆借了这本《两个夏天》。
本以为佐野洋子(谷川的第三任妻子,后来离婚)只负责插图,结果读过其中一篇之后才发觉佐野洋子负责了这本书的一半(算上插图甚至可以说是一半以上)。
也因此这本书的性质大概很难称得上是“谷川俊太郎的作品”,而它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与作者对话”,更像是“在看两位作者对话”。
而且甚至可以明确地感受到,这大概不仅是对话,还是“冷静的吵架”,佐野洋子几乎是以非常冷彻而决绝的态度写下了她与谷川的未来,而谷川对此的态度虽然说不上消极,但也只是如接受现实一般“祈祷”。

在如此的理解基础上,才能领会书名“两个夏天”的含义,或许两个人眼中的夏天,就是如此不同吧。
那么最后记下谷川在书序中的一首短诗(中的一部分):

其实夏天难道不是人生仅有一次的吗
每当夏天来到我总会憧憬“这次就是唯一”
可当夏天结束我又觉得哪个夏天都不是人生中的唯一
就像是车停了,但不是我要下车的站
总也下不了车会不会是因为来接我的人
都是些连擦肩而过机会都没有的人啊
知了叫着,太阳火辣辣地照着
远方的地平线都模糊了
夏天又到了

2025.01

2025.01.05 《心》 夏目漱石 著;董学昌 译

在动车上读完了这本夏目漱石的《心》,不得不说夏目漱石的文笔的确优美冷彻,毫无赘饰。
故事本身的情节其实格局极小,无非是年轻人与先生,以及各自的家庭。也正是在如此微观的层面上,夏目漱石进行了相当冷静的剖析,描绘了青年时的迷惘、善恶间的交替、爱与恨的重叠。
的确,这是一个关于心的故事。

2025.01.07 《丝绸之路》 魏泓 著;王姝婧 莫嘉靖 译

四百页的书,竟有一百多页都是注释和引用(笑)
虽然12个故事几乎没有什么交集,各自也基本没有什么起承转合的设计,纯粹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故事”而已,但也因此更显得真实而沧桑。
倒的确能从此书中一瞥那个时代的风采与小人物的无奈,更简单来说就是,美丽且残酷。

2025.01.16 《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气贺泽保规 著;石晓军 译

第一次读日本人写的中国通史读本,设计了隋唐时期的方方面面,虽然囿于篇幅对于历史只能摘取重大事件进行阐述,但仍能让读者对于隋唐时期建立一个明确的脉络,对于初步了解历史的人来说仍是不错的好书。
最有趣的是作者对于隋朝的评价相当高,而对于国内普遍评价极高的唐太宗反而出人意料的没那么高(当然也不低)。

2025.01.27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村上春树 著;施小炜 译

于是在动车上读了一整趟,回家又继续读了一会,一天之内就把这《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给读毕了。
去年年中在佛山的时候于图书馆临时避雨,就读了一会这本,当时就觉得很合胃口,过了半年终于决定一口气读掉了。
如果要对于此书的内容,做最为粗浅的一言以蔽之的总结,那大概就是:所有自以为平庸无奇不知道如何生活的人,其实并不平庸也早已身处自己并不知晓但已深切体会的自我之中了。
群青哥之前说这本书很像C+C,的确其中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孤独的阐述,很有C+C的味道(比如图2),但个人还是感觉大概是更像秋之回忆2一些(笑)


感谢您阅读完本文,若您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可以将其分享给其他人;若您发现文章对您的利益产生侵害,请联系作者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