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的薯条

关于我的创作观与人生观

Posted by FlowingCrescent on 2025-01-28
Estimated Reading Time 11 Minutes
Words 3.5k In Total
Viewed Times


为什么突然要写这一篇呢,其实我也讲不很明白,大概只是为了给自己的blog除灰,同时“坦白”一些事情,并理清自己的思绪,在这25岁的生日(农历)之际回望过去的人生吧。

坦白

那么直接切入正题吧,所要说的“坦白”便是:其实我已经自学了三年左右的绘画,并在pixiv发布了将近80幅插画了(包括头图也是我画的)。
如果是因有关TA的技术内容而访问此blog的朋友或许会感到有些惊讶吧。
其实我并没有刻意隐瞒这件事,几乎每一张图我在微博都有公开发布,只是不知道该以怎样的形式在这个blog中阐述它,不知不觉便拖延了将近三年之久,但今年个人想到“对于自个的blog也不要太认生了吧”,于是下定决心还是要如偷偷摸摸做了什么坏事的孩子般坦白一下。

那么为什么要开始绘画呢?
一方面自然是有锻炼能力的考量,因为不仅锻炼了审美,而且这在未来的游戏开发中也是用得上的能力。
但其实另一方面的因素在个人看来要重得多——创作能够让“我”留在世上。

至今

纵观我目前姑且还算不上长的25年的人生,其实一直怀抱着一个执念:希望成为一名独特的人。
从初中开始便特立独行,不求融入于各类大团体,当时大概只是因为叛逆期到来的缘故,觉得跟其他人做一样的事很无趣,只有做些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才能让我自己真切地活着。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进一步获取知识,我了解到我这种想法大概也不算错误:

自从文艺复兴以来,关于人类本性的普遍哲学是建立在这样的构想之上:每个个人都是离经叛道者。在很大程度上,个人的存在就在于坚持个性,反对社会的限制和规范要求。
——列奥·洛温塔尔

但为什么我选择了创作呢。
其实大概根本就没有“选择”这一步骤吧,我是自然而然就开始了。
正如人不会一直去“选择”是否要呼吸一样,这是自然而然就发生了的事情。
高一(即10年前),我开始在一个群里创作一本关于群友自己设定的小说,每周五到家之后会写一篇2k-3k字,一共写了大概20w字左右。
内容不必说也知道,是满载了青春期幻想的中二之作。完结之后时至今日,我仍没能鼓起勇气把它再读一遍,而且是越来越畏惧了(笑)。
但我觉得,我当时便已经表露出一些“独特”的想法了。
我会在一些重要的章节里放好bgm(mp3文件)作为配乐,以烘托氛围,因为小说是以word文件的形式在群内发布,mp3文件只要内嵌进里边就好,所以这样的设计毫无障碍。
如今想来,大概是我希望多少能够突破小说的形式所带来的桎梏吧,同时我的这些想法,将有助于我成为独特的人。
“独特的作品 —— 独特的人”这一链接,大概此时就已经在我的脑海中隐隐连上了。

后来到了高二左右,我了解到“静止系MAD”这一复杂而又能够饱含作者性的影视创作载体,在观赏了一些大师的MAD之后深受感动,便一发不可收拾,决定之后要投身于这个领域的创作。
并在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发布了第一个仿青空MAD:
【【仿青空】在那曾为人们广为传颂的青空之下——】


如今再看这个评论区的内容,着实是有些刺痛(笑),因为我在两年之后便决定不再做MAD,专心往游戏行业发展了。
而后来大学专业特地选择“数字媒体技术”,其实也单纯是因为这一专业的课程设计比较符合做MAD(影视)的需求罢了(不过反而误打误撞走进了游戏行业,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那么也很显然,此后我的创作载体又从MAD变成了游戏,在大学期间,也跟其他的成员们制作了几款个人觉得还算满意的有趣的游戏。
2020网易高校mini-game挑战赛《机械重生》

同时,我也在知乎发布一些技术文章,大概从比较经典的刘海投影那一篇开始,都是个人比较“引以为傲”的“独特(我相信当时没有人能写得出来)”文章了。

2021年暑假我终于进入了憧憬已久的业界,准备在业内一展宏图。
但工作究竟还是工作,在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被资本所异化的感觉,在项目中展现梦寐以求的作者性其实只是幻觉,更多的不过是作为老板四肢的延伸,为他实现他脑中所幻想的效果或者日常应付美术及程序的一些无趣的琐碎需求罢了(而这种感觉,也将随着项目走势逐渐衰落也变得愈加强烈)。

于是入行半年后的2021年12月,我决定开始学习绘画,如果再不进行一定量的产出,我大概会对生活感到非常绝望吧。
最初能够画出来的,即便是临摹,也是像这样无限接近于小孩子涂鸦的东西:
2021.12.11

2021.12.11
但我有时也是的确佩服自己,竟然还是熬过了如此痛苦的开荒时期,随后的每一年我都有着明显长进:

2022.12.09

2022.12.09

2023.12.18

2022.12.09

2024.12.10

2023.12.18
所有的图我都发布在了pixiv上,如果来看的话记得多点几个赞(笑)。

答案

那么如今再回望最初的问题,为什么要创作?
因为我在创作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了活着的实感。
因为我喜爱将作品与他人分享并得到他人认同的感觉。
因为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代替我永远地留存在这世上。

2022年的疫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直到昨天还习以为常的生活,其实也不过是转瞬便会化为飞沫的肥皂泡罢了,而且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反抗这种转变的能力。
即便我有着远超绝大部分同龄人的收入,能够享受着国内大部分人都体验不到的小资情调生活,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只要死亡降临,不管是贫是富抑或男女老少,都将化为单纯的蛋白质与水以及其他化合物堆砌的肉块,与猪肉或者牛肉并无本质区别。
而作为活着的肉块,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差别,或许便是拥有“爱”。
我们能够爱他人,也能够爱自己。
人爱他人,希望所爱之人能够获得快乐与幸福,能够实现属于ta的人生价值,也希望在短暂的人生中与他人交错之时能够获得片刻的如幻觉般的令人安心的认同感。
人爱自己,也并不是因为单纯受自私的基因操控,希望自己的生物编码能够继续留存于世,而是不希望自己所爱的自我就此消逝,希冀自己所爱的自我以及自己所爱的这一瞬间永远留存于世。
绘画于我而言就像是比较高频但信息量稍低的创作方式,就像是使用打点计时器在我人生这条纸带上打下离散但又稍显连续的印记,通过这些印记,与我相对有缘又心有灵犀之人,大概能够做到与打下这印记那时的我对话吧。
如果要用更加文雅的说法……嗯……是了,就像是将我人生中的那段时间剜去,使其凝结成细小的砂砾或者石子(如果说宝石或许有些太嚣张了),当人们触摸这些砂砾时,便多少能够感受到我那时的所思所想,而我的灵魂也就此如星点般散落在他们的心中,在他们的人生中继续存在着。
如果更幸运一些,或许星点会化为更加炽热的火焰,以更加深刻的方式影响他人的人生,但就我目前而言大概还无法做到233。
很像纸条上的打点吧(笑)

很像纸条上的打点吧(笑)

那么以上,便是我创作以及活着的理由。

题外话

这个话题与本文大概只有稍微一点关联,其实跳过此段也无所谓。

如果有仔细读前文的话可以发觉,我之前一直在强调要创作“独特”的作品。
关于这一特点,我想趁此机会聊一聊对于ai作图的想法。
在一次又一次的ai热议中,许多人因为画技被ai碾压或者“想画的东西”被ai以海量和高质量碾压而气馁。
比如下图就曾引起人们的热议,许多人说自己“没有画下去的理由了……”

而我个人是完全不担心这种问题,因为ai终究只能生成统计意义上比较符合用户所打的tag要求的图片,比如这张图的内容其实完全能够一言以蔽之:常见二次元画风的半裸美少女穿着浴袍在温泉喝牛奶。几乎不含有任何其他的情感以及叙事。
如果一张图的内容仅以如此的几个文字就能概括,至少于我而言,根本没有画它的理由。

而我与朋友讨论到这张图时,就以下图作为对比:

这是安倍吉俊画的一张修女,那么我们能够一言以蔽之为“一个挎着臭脸的短发修女在抽香烟”吗?
我不认为如此几个字就能概括这张画。
修女的眼神以及手指动作,强烈的黑白对比与后期贴图纹理,它们融合为了这张画,并且作为共同体向着观众发起突击。
在我看到这张图的那一瞬间就感受到强烈的“叛逆……又有些悲伤”。
我至今仍相信,这是ai作图无法生成的专属于人类的感性,是与人类作者心有灵犀的人类读者才能够感受到的东西。

最后

在经历了三年左右受资本异化的时光后,我认为那并不是我应该过的生活,也并不是人类应该活的状态,这一点与马克思的想法很接近:

马克思认为,独立和自由是以自我创造的行动为基础的。“任何一个存在物只有当它立足于自身的时候,才在自己的眼里是独立的,而只有当它依靠自己而存在的时候,它才算立足于自身。靠别人的恩典为生的人,认为自己是一个从属的存在物。但是,如果我不仅靠别人维持我的生活,而且别人还创造了我的生活,别人还是我的生活的泉源,那么,我就是完全靠别人的恩典为生的;而如果我生活不是我自己本身的创造,那么,我的生活就必定在我之外有这样一个根基。”或者用马克思的另一个说法来表达,人“仅当他在跟世界所发生的每个关系中,在他看着、听着、嗅着、尝着、感觉着、思考着、愿望着、恋爱着的时候,肯定他的个体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时候,简言之,仅当他肯定和表现他的个体的一切器官的时候”,仅当他不仅来而且去都自由的时候,才是独立的。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1961)

因此我决定靠着之前所积攒下来的大概能够维持数年的资金开始更加叛逆的生活(笑),但结果到底会如何呢,说实话我完全无法判断,或许会有些凄惨也说不定,但我还是觉得我应该不会后悔,因为这便是我的人生了。

最后的最后,以之前云的大概率是田中罗密欧执笔的《メギド72》中,吟游诗人巴巴托斯个人剧情里的一段话来结尾吧:

因为……我意识到了
世界存在于我们自身之外,覆盖着我们作为“个”的自己,我想看到这个世界的一切
那很美…音乐也是、光也是、语言也是,战斗也是
包含着这一切的就是世界,而我们只是构成它的零件
战争只是容器,其中让“个”闪耀的不是微小的武勋
你明白吗?并不是武勋,试着想象一下,是“故事”啊
总有一天,有人会在讲述的故事里,描绘出我的存在
不是输赢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能成就什么,已经成就了什么
所以我——
我想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用音乐、用语言、创造美丽的故事
为了永远留存我们活着的瞬间!

对了,祝各位蛇年快乐!


感谢您阅读完本文,若您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可以将其分享给其他人;若您发现文章对您的利益产生侵害,请联系作者进行删除。